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何在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又如何通过游戏活动过程的观察、评价支持幼儿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4月7日,工作室学员齐聚瓯海区第十幼儿园立聆听学习。
现场观摩 实践于行
入园签到后,老师们进班观摩,走进童趣十足的游戏现场,感受儿童游戏的快乐。
专家引领 交流共进
现场观摩后,宁波大学汪超教授对活动做交流点评。
汪教授提出,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相应的区域材料投放,并抓住幼儿发展的脉搏,关注儿童整体发展规律。同时,提到了益智类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此外,还强调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以地标式空间来规划儿童的活动区域,给予儿童空间归属感。
汪教授的专业引领,为我们观察和引导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思考,我们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关注核心经验,明确具体指向,把握儿童发展规律,以游戏培养儿童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其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对话游戏 同参共享
何玉龙教授通过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们做专题讲座《基于游戏媒介的对话——从零起点走向高发展》。
他从玩学媒介的重要性、媒介与儿童学习发展的关系以及基于观察和支持实践案例等方面为我们做详细讲解。玩学媒介的“质量”决定游戏的质量,游戏质量决定发展与学习品质的质量。何教授结合“小脸机器人”、“捉迷藏记忆游戏”、“空间四子棋”等多个案例,与现场老师互动,通过观察记录、评价检核表等方式聚焦游戏观察,针对幼儿发展做详细的行为分析,助力幼儿乐玩、乐学、乐考的游戏化学习。
此次活动,在老师们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中落下了帷幕,让我们对游戏材料投放与观察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会从儿童出发,倾听、观察、理解并支持儿童多探索、多发现、多思考、多实践,借助高质量的玩教具来实现教育陪伴式的发展。